最新消息

最新消息

26

15-29歲青年勞工就業狀況調查統計

  • 就業服務站

為了解青年勞工就業概況,勞動部於107年10-11月期間,以參加勞工保險且在職之本國籍受僱青年(15-29歲)勞工為調查對象,辦理「15-29歲青年勞工就業狀況調查」,計回收有效樣本4,010份,調查統計結果摘述如下:

 

青年勞工就業現況

(一)青年勞工中大學及以上學歷者占58.6%,較97年增加21.7個百分點

受少子女化趨勢與高等教育普及影響,107年15-29歲青年就業者219萬1千人,較97年236萬6千人減少17萬5千人;其中大學及以上學歷者占比逐年增加,至107年已達58.6%,較97年增加21.7個百分點。

(二)青年勞工踏入職場平均每一工作做1.6年,現職工作年資平均為2.0

青年勞工從踏入職場至今,平均做過2.0個工作,平均每一工作做1.6年,而現職(107年10月,以下同)工作平均年資為2.0年,比平均每一工作時間長0.4年,顯示青年勞工歷經就業市場磨合期後,工作穩定度隨之提升。

(三)青年勞工現職每月薪資平均為30,607元,較初次就業平均起薪增加4,555

107年10月青年勞工每月薪資平均為30,607元,較初次就業時的平均起薪26,052元增加4,555元,較初次就業起薪有增加者占62.6%。

(四)61的青年勞工現職工作曾獲加薪,因「個人在原職務表現良好」而獲加薪者占19.5%最高

61.1%的青年勞工現職工作曾獲加薪,因「個人在原職務表現良好」、「公司全面調薪」的比率較高,分占19.5%、18.0%。

(五)37青年勞工於應徵現職工作時有提出薪資期望

37.0%青年勞工於應徵現職工作時有提出薪資期望,較應徵第一份工作時,有提出薪資期望的比率26.6%高出10.4個百分點。其中有提出者之原因以「已知道一般薪資行情」、「已經設定理想的薪資水準」比率較高,分別占57.4%、51.5%。

63.0%青年勞工未提出薪資期望,其中主要以「雇主給的薪資福利已符合自己的期待」者占41.0%最高,「自己經驗不足,不敢要求」占31.7%,「認為薪資不是重點,想先累積經驗」占31.0%。

 

青年勞工初入職場尋職歷程及初次工作經驗

(一)青年勞工初次就業的尋職時間平均為1.8個月

青年勞工初次就業尋職時間以「1個月(含)以內」占68.5%為最高,其次「超過1個月-3個月(含)」占19.0%,二者合計占87.5%。平均尋職時間為1.8個月,較105年減少0.2個月。

(二)48青年勞工初次尋職曾遭遇困難

47.9%青年勞工初次尋職曾遭遇困難,所遭遇的困難以「經歷不足」占27.4%最高,其次是「不知道自己適合做哪方面工作」占27.3%。

(三)青年勞工初次就業年齡平均為21.4歲,以「薪資及福利」及「工作穩定性」為考量重點

青年勞工初次就業年齡平均為21.4歲,較10年前增加0.4歲。初次就業考慮因素以「薪資及福利」及「工作穩定性」為主,分占57.6%及55.8%

(四)84青年勞工認為就業資訊有助於尋職

84.3%青年勞工認為就業資訊對尋職有幫助,以「面試或求職技巧」占52.7%最高,「就業市場與情勢分析」占48.7%、「職業訓練訊息」占38.0%。

 

青年勞工職業生涯發展規劃

(一)31青年勞工打算轉換工作,主要因為目前工作「待遇太低」及「工作無發展前景」

68.6%的青年勞工將在現職繼續發展,31.4%則打算轉換工作,打算換工作的原因以目前工作「待遇太低」占14.2%最高,其次為「工作無發展前景」占12.3%,「工作太累、壓力大」占7.6%再次之。

(二)53的青年勞工有參加教育訓練,並以「專業技術訓練」最多

青年勞工有參加教育訓練者占53.2%,以參加「專業技術訓練」的比率30.1%最高,其次是「職業安全訓練」占20.9%;未參加教育訓練者占46.8%,主要原因為「工作太忙,沒有時間參加」占16.9%。

 

青年勞工對政府施政措施之了解及意見

青年勞工知道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各種就業服務管道的比率以「就業博覽會」及「公立就業中心/就業服務台」較高,分占68.5%、50.6%。希望政府提供促進青年就業服務項目,以「提供就業服務及資訊」、「辦理專業技能訓練」及「辦理徵才活動」較多,分占57.1%、47.9%及43.5%。

 

五、勞動部推動就業與技術傳承之世代合作,整合「職涯輔導」、「職業訓練」及「就業媒合」三大專業體系,協助青年做好職涯規劃與就業準備,建構訓用合一模式,提升青年技能並順利接軌職場。各項青年就業措施及資源,包括協助職涯規劃之實體及網路資源、跨域就業津貼、各項專案職業訓練、就業資源快速查詢單一入口、就業博覽會及徵才活動等,請參考網址:https://www.wda.gov.tw/cp.aspx?n=DF17DD5F2D4D078C 

 

資料來源:中華民國勞動部全球資訊網